欢迎交流
我们一起学习

结婚敬茶仪式竟然讲究这么多,80%的新人都不知道!(茶料的选择)

结婚敬茶是接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,感谢父母养育之恩,更是借着敬茶的机会,改口尊称对方的父母为爸爸妈妈,从此成为一家人。父母喝下了新人的茶,就表...

结婚敬茶仪式竟然讲究这么多,80%的新人都不知道!(茶料的选择)

结婚敬茶仪式竟然讲究这么多,80%的新人都不知道!

结婚敬茶是接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,感谢父母养育之恩,更是借着敬茶的机会,改口尊称对方的父母为爸爸妈妈,从此成为一家人。父母喝下了新人的茶,就表示父母赞成并支持新人结为夫妻,携手共度余生。所以这看似简单的敬茶仪式,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,稍不留心,就容易出错了。所跟随接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结婚敬茶的礼仪吧!

一、茶具的选择

作为敬茶环节最重要的工具,茶杯的选择可是大有讲究。

现如今市场上销售的茶具外型五花八门、图案各式各样。面对这些茶具,年轻新人一般都会选择造型时尚、自己心怡的茶具。然而,这样的选择往往容易出错。

通常来说,敬茶茶具一般选用盖碗杯,最好以素雅大方的花鸟、囍字等为主,或者选用喜庆的单色。

茶具的花色应避免寿字、独龙、青松翠柏等图案,且不能用红纸杯或白纸杯来代替。

注意:

1.盖杯数量要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进行安排。

2.事前告诉长辈盖碗杯的使用方法,千万不要把杯托掉了。

3.盖碗杯也可以事先用双面胶将杯托和杯子粘住,以免在敬茶过程中,杯托掉落造成尴尬。

结婚敬茶仪式竟然讲究这么多,80%的新人都不知道!(茶料的选择)

茶料的选择


敬茶的茶叶一般选用铁观音、普洱等茶叶较为稳妥。再加上好意头必备材料红枣和莲子,份量则为“好事成双”!

红枣寓意鸿运当头和早生贵子,莲子则寓意为喜结连理。

注意:

民俗讲究红枣不可以去核,因为核即种子,代表子孙;莲子不要切开,更不要将它去皮,必须是完整的,因为切开两半有分开之意。

结婚敬茶仪式竟然讲究这么多,80%的新人都不知道!(茶料的选择)

敬茶的流程

一般由新郎先呈递第一杯茶,向岳父敬茶,改口,再敬岳母,改口。然后新娘敬茶,如新郎一般依次而行。

当父母喝茶后,新人双手接过茶杯,交给礼仪人员。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有回礼送给新人,表示对新人的接纳和祝福,新人应双手接过,表示感谢。

敬茶的姿势


双膝跪地敬茶:新人在敬茶前,双膝跪地,新郎在左新娘在右。而父亲坐在新郎前,母亲坐在新娘前。

站立敬茶:向父母敬茶的话需要上半身鞠躬,注意要达到90度以表诚意~双手向前将茶送至父母胸前40公分的距离,以便父母不移动身体即可双手接到茶杯。

新人敬茶时要双手持茶杯的中下部,不要单手敬茶,切记勿将手指搭在杯口上,或浸入其中。父母喝茶后,新人须双手接过茶杯。

注意:

1.在倒茶环节也要注意礼仪,倒茶时有“七茶八酒”之说,也就是说斟茶时不能过满,以七分满为最佳。

2.水温不宜过烫,父母接过茶是立即喝下去,因此最好提前准备开水泡制的茶水,冷却到适宜温度再开始敬茶之礼,这样就能巧妙免去烫口情况出现。

五、敬茶时的跪垫

敬茶时,新人大多会准备两幅红色跪垫,主要是为了防止新人跪下时膝盖受伤。

新人可以选择自己购买,样式一般以红色的喜庆花纹为主。“喜”“百年好合”“喜结良缘”等图案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如果你不是很在意新旧问题,可以不买新的,用长辈流传下来的也很好,有传承的一个美好寓意。

六、改口费

在婚礼上向父母敬茶,又称作“改口敬茶”。在婚礼现场,新娘新郎互相拜见对方的父母,并改口,象征着两家人从此和和美美,亲如一家。同时父母也会发给新人准备好的“改口费”红包。

不同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改口费金额,以下可以作为一个参考。

北京:10001元/人(寓意“万里挑一”)

上海、陕西、东三省:5000~10000元/人

广州:500元以上现金+黄金饰品,如龙凤镯等。

郑州:儿媳10007,女婿10002(寓意“万里挑妻”和“万里挑儿”)

武汉:1000~10001元/人(一般为区间内的吉利数字:1888/1999/6666/9999/10001等)

天津:9999或10001/人(寓意“长长久久”、“万里挑一”)

杭州:8888-19999/人

具体以当地习俗为准。如不知道准备多少,可以询问办过婚礼的亲友的情况。

以上就是接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结婚敬茶仪式的讲究,是不是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呢?赶紧收藏起来,留着备用吧!

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结婚攻略网 » 结婚敬茶仪式竟然讲究这么多,80%的新人都不知道!(茶料的选择)


关注公众号『结婚攻略网』

获取最新生活交流资源!
带你玩转学习海洋...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