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交流
我们一起学习

晚育年龄规定2020(关于法定婚龄,晚婚晚育年龄的规定。)

当代社会压力也不断增加,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追求自由,都选择晚结婚晚生育甚至不结婚。随着年龄增长,现如今大部分人都已经进入的晚婚晚育的阶段。我们国家法律关于晚婚晚育...

晚育年龄规定2020(关于法定婚龄,晚婚晚育年龄的规定。)

晚育年龄规定2020

当代社会压力也不断增加,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追求自由,都选择晚结婚晚生育甚至不结婚。随着年龄增长,现如今大部分人都已经进入的晚婚晚育的阶段。我们国家法律关于

晚婚晚育

的有着怎样的

政策

来保证婚育者的权益,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聊聊

关于晚育的小知识

。希望对备婚备孕你有所帮助。

一、关于法定婚龄,晚婚晚育年龄的规定。

《婚姻法》规定了法定结婚年龄,男不得早于22周岁,女不得早于20周岁。可见,我国对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是结婚的最低年龄。我国晚婚的政策,只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部分内容,男年满二十五周岁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。对于晚婚,只是倡导、鼓励,而不具有法律强制性。计划生育政策中也规定有鼓励晚婚晚育,但是只是鼓励,男女达到法定婚龄后即可结婚,也可以自愿响应晚婚政策,推迟到晚婚的年龄再登记结婚。

晚育年龄规定2020(关于法定婚龄,晚婚晚育年龄的规定。)

关于晚婚婚假规定。

1.法定结婚年龄(女20周岁,男22周岁)结婚的,可享受3天婚假。

2.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,可视路程远近,另给予路程假。

3.在探亲假(探父母)期间结婚的,不另给假期。

4.婚假的请假时间是连续不间断的假期,包含双休日的时间。

5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(草案)》,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、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。此前的计生法规定,“公民晚婚晚育,可以获得延长婚假、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。”本次计生法修订,将该条款修改为,“符合法律、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,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婚假的具体天数是由地方计生条例规定的,各地的时间并不统一。在地方法未做明确修改之前,均应执行此前的规定,用人单位不应随意改变。

晚育年龄规定2020(关于法定婚龄,晚婚晚育年龄的规定。)

劳动法关于晚育妇女的产假规定。

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。根据《劳动法》及国务院发布的《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》,任何用人单位的女职工均享有产假,假期为90天,其中产前休假15天。国家规定年晚婚晚育产假多少天?98天+30天(晚育)+15天(难产)+15天(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)。

按国家规定正常生产的女职工有权力享受产假、哺乳假,应视为正常出勤,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苛扣其工资、福利、补贴以及考勤奖金,不影响晋级、调工资,并计算其工龄。另外,根据国务院《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》的规定,怀孕的女职工,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,应当算作劳动时间。原劳动部《<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>问题解答》(劳安字[1989]1号)进一步明确规定,为了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,应按卫生部门的要求作产前检查。女职工产前检查应按出勤对待,不能按病假、事假、旷工处理。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,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,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。

关于晚育男方的陪产假规定。

目前为止,新劳动法陪产假没有统一的规定,陪产假,又名陪护假,即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,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,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、照料对方的权利。男方是否有陪产假,各地规定不同,有的地区有,有的地区没有,而且各地规定的陪产假时间也不同,有7天的也有10天、15天的。

在现行的《劳动法》中,只有女职工生育可以休产假的规定,并没有男职工休陪产假的明确规定。男士带薪休陪产假目前在法律上还是空白,主要还是参照各地的《人口计划生育条例》的规定,但不排除有的单位根据的是《劳动法》不予以男士陪产假,一般情况下,正常的是3天,若妻子属于晚育(生育时满24周岁),则再奖励7天,共10天。

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结婚攻略网 » 晚育年龄规定2020(关于法定婚龄,晚婚晚育年龄的规定。)


关注公众号『结婚攻略网』

获取最新生活交流资源!
带你玩转学习海洋...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